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

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4-0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2月2—3日,第六届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暨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广东中山举办。会议以“教育强国背景下湾区‘教育·科技·人才’融通发展”为主题,旨在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搭建对话平台,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龙头”作用,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蒋凯表示,目前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整体规模不匹配、优质教育资源储备有限、优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等。他建议,可以通过保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挖掘已有和潜在教育资源、持续推进区域教育资源供给协调发展战略等措施,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认为,未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充分考虑大学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发展特色学科,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化高等教育模式,避免趋同化现象,以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看来,攻克大湾区教育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要着力夯实基础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构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持之以恒推进互联互通的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战略性顶层规划和操作性政策实施。

  “未来人才培养应当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石。”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张沁介绍了香港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举措,如制定体验式、项目式的学程计划,从小培养绿色人才,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各个学科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引领学校建立未来教育创新教学实验室,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完成碳审计等。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相融合,采取多举措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分科教育导致的知识视野狭窄、能力素养单一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高宝立认为,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应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丰富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思维能力等优秀品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注重当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靳玉乐表示,培养科技人才应以推动“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型国家”为目的,采取“以创新型为纽带、以转化为基础、以融合为路径、以探究为方式、以自由为条件”等培养策略。同时,以创新为核心,将科技、人才、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人才素养、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相互转化、共同发展,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普职融合的道路,打造透明、包容、公平、公正的学术共同体。

  “目前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的探讨不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党的教育方针目标一致,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前提,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中的“两个相结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路径。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树英以深圳为例,分享了对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思考。深圳市在科创、人才领域的各类政策规划上十分关注人才链与教育链的深度链接,让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探索设立了深圳创新创业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设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开辟高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渠道,但也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模不足、选拔机制欠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会议由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协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