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研讨会】“智能社会与数字文明”高端论坛在南科大举行 推进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学术年会—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3-11-27 来源:深圳plus
11月24日,“智能社会与数字文明”高端学术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此次论坛由深圳市社科联指导,深圳社科院与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南科大人文学院和《深圳社会科学》承办,是借《深圳社会科学》创办五周年之际展开的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一。
会议邀请了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管理、科幻、出版、传播多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和学者教授,围绕智能社会的数字文明诸方面问题展开现场主题对话。机器人研究科学家、院士戴建生,人工智能演化算法专家、讲席教授姚新,社会科学中的计算研究专家、讲席教授李晓明,比较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学者、讲席教授陈跃红,分析技术哲学专家、教授吴国林,心理学专家、教授钟年,科技考古专家、南科大讲席教授唐际根,环境研究专家、教授杨新,语言学家、讲席教授李蓝,科幻作家和人类想象力研究学者、教授吴岩,科学史与科学传播专家、教授田松,以及不少新锐研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南科大党委副书记姚文胜在致辞中强调,走向智能社会是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关注数字文明建设是学界义不容辞的前沿使命,实现跨学科的研讨和合作,是智能时代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学术路径。南科大作为深圳第一所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打造交叉融合、具有科技人文特色的文科学院是学校的目标追求,尤其需要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帮助。
深圳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在致辞中表示,推动深圳市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结合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是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一翼,此次跨学科论坛的召开是一个好的开端,今后要不断深化开展下去。
论坛现场主题集中,话题新颖多样,涉及数字文明研究的众多领域,引起会议各学科专家的热烈讨论,文理交叉,社工碰撞,真正实现了跨越多重学科界限的无缝对接和面对面对话。
论坛的上半场,戴建生发表了《人文艺术与机器人创新的奇妙融合》的主旨演讲,以诸多案例阐明了艺术对机器人创新的启发。李晓明在《智能社会中人的得失与教育的应对》的发言中表示,在拥抱ai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同时,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得失所在,从而有所为之,不至于造成过度的依赖。 吴国林则在演讲中论述了当代科技的发展与哲学的关系。姚新分享了他关于科学技术与博雅教育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素养是数字文明的一个标志。钟年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文化的因素对人的重要影响,他希望社会各界和个人都能重拾或者重建“缘分”。唐际根则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分享了近年来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传统的考古学与现代的转化形成的成果。杨新以”数字生态文明“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环境学科的发展。
论坛的下半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徐亚男作为学术期刊代表,畅谈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创新与发展。李蓝分享了智能时代的语言调查和语言研究。吴岩则和现场嘉宾一起讨论了想象力在智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郭湘闽谈论的是元宇宙与城市的未来,他表示,在自己的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元宇宙在未来社会可以跟人文领域发生很多交叉,利用场景很多。田松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角度出发,提出”想象力只能根据已知的部分建构想象”。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副教授杨果在主旨演讲中谈论了”ai大模型的普及应用与人类写作创新机制的传播”等话题。腾讯研究院研究员胡晓萌在演讲中从自身的科技伦理研究出发,分享了关于深圳科创中心建设与科技伦理治理的思考。
会议结束总结中,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建高度肯定了这种跨学科科技人文面对面主题对话的学术交流模式,他希望今后积极推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产生研究成果,《深圳社会科学》也将积极提供资源,以扩大深圳市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影响。
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