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秩序变化下的中俄“一带一路”合作—深圳学术沙龙—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3-04-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杨欣)3月31日,广外首届中俄智库论坛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和圣彼得堡两地同步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世界秩序变化下的中俄‘一带一路’合作”,汇聚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全面剖析了世界秩序变化对中俄“一带一路”合作的影响,共同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推动双边合作向纵深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双方线上线下的25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开启中俄友好合作 共同发展新篇章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柳琛子在致辞中表示,中俄关系始终保持蓬勃健康稳定发展势头,广东省高度珍视与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友城关系,希望能够在新形势和机遇下继续推动双方的务实合作。中俄两国需要共同出谋划策,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机遇,推动双方在经贸投资、地方交往、科技教育、人文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为两国持续高水平的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圣彼得堡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政府委员叶夫根尼·格里戈里耶夫表示,中俄友谊历久弥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圣彼得堡的头号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人文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存在高度信任,彼此相互理解,心灵相通。他对未来中俄友好合作充满信心,期待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方继续携手努力,共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隋广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俄应以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深化在联合国的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对冲逆全球化问题。要积极落实中俄《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推进双方在贸易规模扩大和贸易结构优化、本币结算、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实现全球发展和安全的共同愿景提供切实支持。
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副院长亚瑟·阿扎罗夫先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国际项目之一,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不仅是“一带一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并积极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学者的交流,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深入发展,两国应该打造定期交流的学术论坛,深化和扩大大学之间的务实合作,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海春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中俄双方元首成功会晤,两国达成了深化双边关系、拓展经济领域合作、应对国际局势等多方面共识,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期待本届论坛作为两国学术高质量合作的示范,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和圣彼得堡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契机,为双方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为中俄两国深化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勇慧研究员认为,中俄两国在北极海航道开发上的合作有利于拓展极地开发融资渠道,促进能源市场出口多元化,推进极地开发研发,实现航道繁荣并带动沿岸经济的长远发展。她强调,中俄北极合作应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补充衔接,坚持北极多边合作,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共建高质量的冰上丝绸之路。
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国际关系学院托罗皮金·安德烈教授深刻剖析了中俄关系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机制,强调单边制裁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新问题。他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型世界经济模式的典型范例,这种机制是基于平等和开放的原则,符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历史和文化传统主权的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有效促进了不同领域的合作和对话,并有助于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兴教授指出,中俄对“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存在思路不一致的问题,俄方期望带动经济“一片”整体发展,中方则把项目对接作为主导,官方热民间冷、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未能彻底改善。他建议两国从对话和互信出发,在相互支持中解决对方核心关切的问题,从“一带一盟”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包括航空、军工、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经济与金融系伊琳娜·博伊科教授探讨了世界经济结构性变革背景下的中俄合作机遇,认为两国都要加快用科技密集型产业取代资源、能源和人力密集型产业,完善国际劳动分工,提高科技因素在分工中的比重,注意在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她提议中俄两国应集中资源,共同推进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积极打造新的世界经济领导力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教授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门类齐全、规模经济程度高、开放程度领先、产业体系与科创体系匹配等基础特点,叠加国内国际消费一体化的格局,使其在港口、产业和城市联动方面可以与俄罗斯展开合作。未来,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可能在俄罗斯设立研发机构,实现上下游的联动,共同实现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
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安全系主任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副教授从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展开论述,强调了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增长潜力大,双方应继续提升金融互通,扩展本地化货币结算,以实现贸易的本地化结算。两国需要坚持平等的安全观,秉持不结盟理念,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安全条例,协调经济发展策略和相关的配套政策的落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语中心主任杨可教授分享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指出中国的外语教育应当与国家的需要与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相结合,服务国家大局。需要加强中国文化在俄语教学中的介绍,编写出介绍中国国情和当代中国的俄语教材,培养出用俄语讲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推动中俄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俄语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
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分院国家和市政管理系丽贝卡·武尔福维奇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俄罗斯龙头发展城市的城市化过程,认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大型城市的作用甚至超过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城市群的划分不仅能够推动国家层面城市的发展,也能够影响周边地区以及所在国家的发展,甚至可能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俄两国应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共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寒溪教授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李勇慧表示,北方海航道建设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大、港口基础设施不足、资金短缺和西方制裁等多重挑战,中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北方海航道建设,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和平进程。在区域合作方面,伊琳娜·博伊科强调中俄在应对国际局势变化之时,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中俄新经济形势对接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申明浩建议,珠三角与俄罗斯需加强政府层面的沟通和政策连通,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推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拓展合作空间,促进贸易和投资增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资深教授肖鹞飞提出,北方航道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确保北冰洋的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同时呼吁加强中俄基层层面的合作,为两国在多极世界格局中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教授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指出,中俄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动荡的考验,始终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坚韧的发展势头,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将为双边的关系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期待本次论坛能为中俄两国深化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共同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为世界的繁荣稳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