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进行。文化是立国之根本,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文化强国的崛起离不开学术文化建设,一座高品位文化城市的打造同样也离不开学术文化发展。学术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内在的精神生活,是城市智慧的积淀,是城市理性发展的向导,是文化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移民社会特征突出、创新包容氛围浓厚、民主平等思想活跃、信息交流的“桥头堡”地位明显,形成了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征,具备形成学派的社会条件。
“深圳学派”概念的提出,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和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树起这面旗帜,目的是激励深圳学人为自己的学术梦想而努力,昭示这座城市尊重学人、尊重学术创作的成果、尊重所有的文化创意。这是深圳40多年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深圳文化流动的结果。
《道理与功夫——人文教育学论纲》
张祥云 等著
教育既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但归根结底是人文的。否则,人的教育就会彻底陷入逻辑化、程序化、数据化的泥沼,人就将被当成智能机器来对待。本书着眼于人文教育基本特性,扎根于华夏优秀人文智慧,积极汲取西方思想精华,在人文道理、人文功夫、人文道场三个层面上探索形成了人文教育原理范畴和方法论体系。本书强调,精神提升是每代人和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必由之路,人文教育便似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工作。唯有自强不息,方能止于至善。本书源自作者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发自作者切身人生体悟,是坚持20多年不间断的探索而形成的体系化成果。
《方言岛——深圳大鹏话研究 》
丘学强、温育霖 著
深圳大鹏话是方言岛方言和濒危方言,更是值得深入发掘的珍贵语言资源。本书详尽地记录并分析深圳大鹏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概况,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法展示它与中古音的异同,并归纳其语言特点。利用古今文献、谱牒及逻辑学原理回应各界对其名称的考证、语言系属的推断,以及是否应将它认定为军话的争议,运用计量统计法和年代语言学理论等推测和探讨其形成方式、过程、时间及其与其他方言的关系。
《大城市农民工的阶层与社会融入研究 》
史敏 著
本书系统梳理了阶层理论和农民工阶层分化相关研究后,从就业场域、私人生活场域、公民参与三个方面研究了大城市农民工的阶层分化,并考察了阶层分化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机制。就业场域中,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农民工的就业以次属劳动力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为主。生活场域中,农村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性在农民工的个人生活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习惯使他们面临大城市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时,处于相对劣势状态。公共场域中,鉴于农民工在目前的城市户籍管理体制下城市身份和资格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将面临“外地”“农村”双重劣势,公共参与受到一定限制。不同场域中的阶层分化对社会融入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机制,形成了大城市农民工的“半融入”现象。
《宗炳评传》
黄发玉 著
宗炳,晋末宋初人,山水画论鼻祖,其画论奠定了山水画的哲学基础和艺术特质,对中国画和中国艺术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卓越的佛学思想家”,其佛论对佛教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嬗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著名山水画家,被后世奉为艺术宗师;著名书法家,为书法史家所赞誉;山水诗创立者之一,人称“能诗宗少文”;“著名的音乐家”,抚琴弄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终身不仕,是著名的隐士代表人物,为古代士大夫所崇敬和追慕。本书系统考察了宗炳的家世与生平,全面评述了宗炳的艺术(绘画、书法、琴技)与学术(画论、佛论),完整展现了宗炳的历史形象,是首部宗炳传记类著作。
《21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战略调整研究》
陈庭翰 著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为发达国家去工业化道路敲响警钟,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转型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当下各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日本制造业企业针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采取了一系列竞争战略调整,对中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本书通过研究战后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以窥探其战略路线与逻辑,主要研究对象为日本汽车与电子企业。从战略管理经典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框架出发,将历史与理论层面与技术经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相结合,形成对日本制造业企业战略部署发展脉络的系统性认识,并发现日本制造业企业对“次世代制造业”的具体构建方式、程度与内涵机理,进一步把握日本制造业企业对制造业变化趋势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