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都”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研究》课题成果简介—课题信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11-03-31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设计之都”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杨立青
一、“设计”与创意城市
(一)“创意城市”的兴起
创意城市的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学术领域后,成为城市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全球化席卷而来的势力以及随之在欧洲出现的戏剧性经济、社会、文化转变,许多城市重新思考自身发展新的角色和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全球形势,直接导致了“创意城市”构想的浮出水面。
自“创意城市”理念推出以来,日益受到国家、城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而被大力推广。但由于创意城市、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具有先天、自发性的紧密关联,使得“创意城市”概念的理解常常被窄化,比如误认为“创意城市”建设就是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引进创意阶层中那些从事创意工作的人群,某些城市为此甚至还出台某些举措,试图将低层次、低收入人群从城市排挤出去。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创意城市的研究尚处于引入国际现有的各种理念阶段,主要借鉴了佛罗里达关于创意城市的3t理论,认为一个创意城市应该具备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智力型的创意产业以及宽容、多样化的创意社区或城市环境。这种理解固然完整地勾勒了创意城市的大致图景,但对于创意城市要素的简单归纳却难以应对较为复杂的城市变化和发展状况。而国内城市政府的管理者们,又通常将发展思路仅仅集中在核心文化产业和应用文化产业的壮大上,缺乏对“创意城市”整体、有机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得目前国内的“创意城市”建设往往沦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机械、低效率和重复发展的困境。因而值得我们结合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走出一条真正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创意城市”之路。
(二)设计在创意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
设计从19世纪的传统设计发展至今天的现代设计,其功能、范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满足社会对形式与功能的需求转变成今天非常复杂的角色。可以说,“设计”从他诞生开始,就一直肩负了实用、美观的双重功能。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追求普遍超越了基本生理、安全层面,转而对自我实现、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的时候,“设计”尤其能在个性、创造性上满足这种需求,进而为产品增加附加值。正是因为全球经济形势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设计”在架构艺术与产业之间的紧密关联方面的作用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只需对当代设计及所在背景稍作观察,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设计现象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关注的对象,并且越来越多的设计品成为了时代的焦点和代言者。“设计”作为产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它还将担负起更重大的功能。从某种意义来说,未来“设计”的发展将超越艺术和产业的范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行业更深广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门独立产业的“设计”,已经成为创意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设计”不但为我们提供最新颖、多样、丰富的物质性产品,同时还影响到我们的经验感知、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在形而上的层面,“设计”还铭刻着一段人类生活的风俗史和文化史。
创意城市建设,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或创意阶层的集聚问题,而是一个有机的城市运作中方方面面“创意”的集合,是关系到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的生存状态问题。“设计”观念的重塑不仅为一座城市的外形(包括空间结构、地理规划、地标建筑和市政设施等公共空间)提供可感知的“创意”和创新,同时还意味着从内在生活理念、价值观念上重塑一座城市的品格。若还能在各种具象和理念的设计之外,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民众获得某种文化的认同并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创造出更具活力的当下文明,将是“创意城市”建设臻致完美的典范。因此,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城市”,“设计”行业以及现代设计观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二、“设计之都”建设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
(一)“深圳设计”诞生的背景条件、发展历史及其主要成就
1、“深圳设计”诞生的背景条件
从起源看,世界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之上的。自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出现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饰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等独立的设计门类,设计的概念和内涵也不断扩展,由最初的“工具”演变为一种有计划、有创意、有制作并满足目的性、机能性和审美性的有意识的造型行为。换言之,现代设计从一开始就紧紧依托于现代工业、市场社会的发展与现实需求,实现了与艺术、工业、商业等的紧密结合,从而体现出为市场、社会服务的实践性格。
深圳及其设计业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而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深圳在相当程度上是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所设计出来的。3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伟大构想并付诸实践。自成立以来,深圳特区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文化发展,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在对深圳特区的创造性战略设计上,其中就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大胆设想与探索;而这种探索与实践,又构成了深圳设计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因。
自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利用濒临港澳的区位优势,并以其对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积极探索,很快就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基地,并由此形成了生产型与商业型的城市特色。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深圳制造业、广告业、传媒业、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深圳设计业也因此在国内率先起步,成为全国设计业的领军者。
由此可见,深圳设计业的起步与发展,既与深圳作为一座生产型城市的特点直接相关(设计业与相关行业的高关联度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深圳率先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环境催生出其他国内城市所没有的商业优势。它决定了深圳生产型城市和商业化城市的良好结合,并由此形成了对设计的巨大市场需求空间以及对设计人才的巨大吸引力。这构成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设计业得以迅速崛起的最大历史背景和发展条件。
2、深圳设计的发展过程
回顾深圳设计的历史过程,其实是与深圳的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关联的。
特区建立后,大量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内联企业在深圳涌现,深圳由此也步入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在1989年,深圳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百亿元。但由于此阶段深圳工业的技术含量很低,90%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迫使深圳必须实现“弃低从高”的产业升级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1992年因房地产、股市和贸易滑坡而导致经济低迷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做出城市产业转型的果断抉择,将目光投向了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启了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历史。如今,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0176亿元,增长19.6%,深圳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重镇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对深圳来说,“设计”同样也见证了深圳产业由低端到高端发展的历史轨迹,见证了深圳的城市文化战略日渐清晰的历史演进轨迹。当时基于工业生产企业的强烈需求,又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其中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深圳市场与境外市场直接对接,促使深圳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设计工艺,也令现代设计理念(特别是香港)逐渐渗透至深圳人的意识中。虽然加工制造的产品主要采用境外设计师的设计,但接触产品制造的企业家和生产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现代设计,这推动中国的现代设计首先在深圳诞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深圳面临着经济结构升级、寻求更具增值能力的工业生产方式的急切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开始崭露头角。深圳一批制造企业尝试用设计来打造自有品牌,期待由来料加工或贴牌制造向自主生产转型,不少企业开始建立设计研发部,招聘驻厂设计师,以此摆脱来料来样加工的束缚。企业也冠名出资举办各种设计大赛,深圳设计业由此进入了新的成长时期,包括通讯、家电、服装、家具、钟表、玩具、珠宝等工业设计蓬勃发展,涌现了像飞亚达这样一大批中国著名工业品牌。而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尤其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早形成的城市,深圳房地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极其迅速)和包装印刷、广告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深圳的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也迅速崛起,它们既是深圳设计崭新面貌的见证力量,同时也伴随着深圳产业升级而不断发展壮大。
3、“深圳设计”的主要成就
时至今日,深圳设计业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
(1)深圳设计从无到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作为中国大陆当代设计理念的发生地,深圳设计自出现以来,建立起一个涵盖平面、工业、服装、家具、玩具、礼品、钟表、珠宝、包装、建筑、室内、动画、游戏、通讯、软件等在内的设计体系。
(2)汇聚了一大批设计人才。作为中国当代设计理念的发生地,深圳在鼎盛时期汇聚了全国平面设计80%左右的力量。目前在全国设计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精英人才,很多都出自深圳。深圳聚集了6多万名设计师和6000多家设计企业,仅在2008年深圳创意设计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45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6.7%。
(3)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设计成果。在过去20年里,深圳的设计师设计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陈绍华1995年为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的邮票被大会采用并在全国发行、龙兆曙设计的“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陈绍华设计的“2008北京申奥”标志等,为中国特别是深圳经济建设与企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4)初步建立了艺术设计的教育、培训体系。深圳的设计教育涵盖门类十分广泛,从高等院校到培训机构均有相关课程,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5)组建了相关的设计协会。自80年代以来,深圳分别成立了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即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平面设计协会、建筑师协会、服装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如今,“全国工业设计产业联盟”已落户深圳,依托于深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及建筑设计等协会的“深圳市设计总会”也在积极筹划中。
(6)国内外交流活跃,各种设计活动频繁。深圳与国内外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深圳设计师不仅主动走出国门,参与国外的展览和交流活动,而且大批国外艺术家和设计师来到深圳,参加竞赛和研讨等活动。
(二)深圳设计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深圳设计业发展的机遇
(1)深圳制造业发达,为深圳设计业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上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设计”的形成和发达无疑都紧紧依托于制造业的发展。时至今日,深圳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不仅众多的产业门类的产能和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在技术进步和企业竞争力上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从设计业的角度来看,假如说深圳设计在过去30年取得了很大成绩,那么它也是基于深圳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在未来,作为由低端向高端跃进的关键环节,设计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决定深圳能否创造出更高产品附加值,能否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创立更多自有产品品牌,从而也就左右着深圳城市竞争力的历史性提升。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深圳设计业,也将依托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城市转型和战略转移为深圳设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
经过30年快速发展,深圳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与障碍,这就是因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压力而带来的四个“难以为继”。这种资源禀赋上的制约推动深圳率先思考实践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新的城市转型和战略转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委、市政府继90年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又果断地做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说,进军文化产业,实现由生产型城市到创意城市的转型是深圳发展高科技之后向纵深跨越的关键一步。而创意设计业又成为其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产业领域。我们相信,这些战略决策将为深圳设计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3)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为深圳设计的功能提升创造了历史性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一直是深圳实现快速崛起的地理条件。尽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由点及面而不断深化,深圳的政策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未来依然是深圳的相对优势之一。随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合作的加速,尤其是深港合作及其一体化进程,将加快香港设计业界在深圳发展的步伐,香港设计业的进驻,将为深圳设计业带来设计发达都市的新理念和发展新方向,促进深圳设计水平的提高,加上深圳拥有珠三洲区域作为发展腹地,这将为深圳设计业在未来的功能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4)深圳的市场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商业发达,是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为深圳设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社会环境。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既没有历史的包袱,也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更容易吸引人才,更容易进行制度创新,更容易开辟一条发展的崭新路径。因此,作为开放城市的国际视野、作为移民社会的文化活力、作为经济特区的创新能力,作为年轻城市的创新氛围以及作为商业发达地区的市场环境,这种城市优势同样也构成了深圳设计业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之一。
2、深圳设计业面临的挑战
(1)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使深圳设计业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
2001年,我国加入wto;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cepa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生效;2010年6月,大陆与台湾签署ecfa协议。上述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特别是其中针对服务业的相关条款,将意味着深圳本地设计市场和设计服务必须实现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随着外资设计公司的进入,一方面可以给深圳整个设计业发展带来先进的设计技术理念,从而促进深圳设计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将给深圳本地设计企业带来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压缩深圳设计行业的利润空间,对深圳设计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的产业冲击。
(2)国内其他区域的快速发展及其城市设计业的崛起,使深圳设计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内竞争。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北京、天津、青岛为代表的环渤海以及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等三大经济圈;近年来,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代表的西部城市以及以武汉、长沙为代表的中部城市,也实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上述区域城市均已意识到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开始大力促进其发展。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城市的设计业已经形成聚集效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可以说,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一样,都构成了深圳设计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
(3)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不完善,设计艺术教育相对滞后,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深圳设计业发展的内在障碍。
相较而言,受过高等教育及有创意能力的高端“人才”在总量上的缺乏,则是深圳设计业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城市人文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以及设计艺术教育的相对滞后,导致深圳设计人才的大量流失。此外,在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深圳的艺术设计教育无疑是落后的。因此,当深圳吸引外来设计人才的因素减少,而本土培养高端设计人才又跟不上,人才问题将是深圳设计业未来发展最为堪忧的大问题。
(三)“设计之都”建设的多重意义
正是基于对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多重功能与作用的战略认识,深圳早在2004年前后就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自此以后,深圳的设计业取得了更大的进展,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成为深圳2008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设计之都”的坚实基础。可以说,从着眼于城市自身发展而提出“设计之都”,到成为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可以说,“设计之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提升深圳的经济竞争力、有助于深圳实现由生产型城市向创意型城市的转变、有助于推动深圳的城市更新再造、有助于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对深圳未来的城市整体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积极意义。
三、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目标定位与政策建议
(一)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目标定位
1、战略目标:以“文化强市”和“文化产业龙头大市”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按照“文化立市”战略的部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的建设要求,借鉴其他六个“设计之都”以及国际著名设计都市的发展经验和成长模式,充分利用深圳设计所形成的良好基础以及作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借助珠三角一体化和深港合作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继续发挥设计业自身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快深圳的城市转型和战略转移步伐,实现设计业与其他相关行业更紧密的联动,整合政府和社会、企业的相关资源,尤其是加大政府对设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力争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以建设国际创意文化中心为总体目标,将创意设计业打造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全面提高深圳设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对全市产业经济的整体贡献率,整体提升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社会的艺术设计氛围和作为创意城市的文化形象,不断扩展深圳设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使深圳成为设计产业发达、设计文化浓郁、设计人才荟萃的名副其实的世界“设计之都”。
2、具体目标:第一,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即深圳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期间,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于“突出优势,弥补不足”的策略原则,整合和扩大全市设计教育、培训和研究资源,创新办学模式,扶持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和专业设计机构的更大发展,进一步加大深圳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和优秀设计人才的引进力度,全市设计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领军式的设计师达到百余人,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设计机构。在设计业的总产值上,达到6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左右,年均递增20%。同时,不断理顺设计行业的管理体制,推动设计中介服务的规范发展,形成促进设计业发展的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扶持体系,增强深圳设计业的发展活力,提高深圳设计业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从2016开始,到2020年,即深圳市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设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设计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度进一步提升,成为深圳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至2020年,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全市拥有与世界知名设计都市数量相当的国际顶级设计大师,打造出完善的设计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起享誉国际盛名的人才竞赛舞台,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设计人才的聚集地、创业乐土和国际设计艺术大师的“高产区”。全市设计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年均递增15%,创意设计业将成为深圳的重要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视设计、崇尚设计、尊重设计和设计师的良好文化氛围,市民的艺术审美素养显著提升,城市艺术审美氛围更加浓郁,不仅城市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城市的道路、广场、公园等具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染力,而且设计艺术作品纳入城市规划,与环境相融,让人们在深圳处处感受到美的氛围,使深圳成为在国际具有知名度的“设计之都”和创意城市。
(二)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和国际创意文化中心,使之成为深圳未来的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战略支撑点,在过去设计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借鉴国内外设计产业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有益经验,结合深圳的实际,从发挥既有优势、弥补固有缺陷出发,着眼于“设计之都”的要求,确立战略意识,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设计之都”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借鉴设计强国经验,确立“设计城市”战略。
2、加强政府与民间合作,完善设计公共服务体系。
3、强化珠三角区域合作,打造深圳设计区域品牌。
4、加强设计教育和培训,扩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其自我管理、发展能力。
6、加大专项资金扶持,促进深圳设计业发展壮大。
7、举办大型展览与赛事,提高市民设计意识和艺术素养。
8、实施“深圳设计推广计划”,扩展“设计之都”品牌影响力。
课题基本信息
|
|
课题立项名称 :
|
设计之都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
最终成果名称 :
|
设计之都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
课题成果形式 :
|
研究报告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杨立青
|
工 作 单 位:
|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
课题组成员姓名:
|
黄士芳、袁园
|
课题立项时间 :
|
2009年11月
|
课题结项时间 :
|
2011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