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课题成果简介—课题信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11-03-31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课题成果简介
乐 正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12月,世界各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新一轮气候谈判,并将签署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本哈根议定书》。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国家发改委也在抓紧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作为中国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实现向低碳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其他国内城市提供示范和导向。
一、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新潮流
1、低碳概念的提出及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当前,低碳发展理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倡导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之后,欧盟各国均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采取了相似的战略。目前欧盟已经率先承诺到2020 年,其污染排放与1990 年的水平相比降低20%。欧盟还提出:为了能够合理地将气温上升幅度维持在
然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这些国家更着眼于在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带动的低碳产业链上占领新的制高点,并为其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以美国为例,新一届美国政府意识到,以it业、装配制造业、军火工业和房地产、金融业为核心的上一轮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新能源产业自然而然成为美国经济复苏计划中的重要突破口。由此可见,现阶段低碳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态话题”,成为关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政治议题”。有专家甚至预言,低碳经济会像工业革命那样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
2、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将对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今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将制订新的全球性约束协定,并将对全球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欧盟等发达国家明确提出,在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除最不发达国家外,都应致力于在2011年底前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应确立一条可靠的途径,通过适当的国家减排行动来限制其排放量。这些行动应涵盖所有主要的排放产业,尤其是电力、运输、主要的能源密集型产业以及排放显著的森林和农业。国际能源组织在其公布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由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在2006年至2030年期间,其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决定了未来她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相应的大国责任,这当中就包括控制气候变迁的责任。随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日益增长,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减排任务的呼声也势必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哥本哈根谈判攻击的中心。
事实上,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比如在进口产品上贴上碳标签,这可能在未来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而根据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的一项研究成果,欧美发达国家极可能在低碳经济、低碳法规、低碳技术、低碳市场、低碳消费等领域形成一个潜在的“共同体”,并在未来共同采取包括低碳的能源效率、技术标准、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价和税收政策、气候变化调节税、配额交易体系、技术转让和引进、以及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等措施。不难预料,一旦发达国家推动的“碳关税”和低碳“共同体”真正开始付诸实施,势必进一步打压和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对目前经营困难的加工贸易企业造成新的“大棒”效应,并对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思路及国际比较
1、将低碳发展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日益凸出。目前中国gdp约占世界7%,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艰巨。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虽然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近年来也有所发展,但能源消耗主要结构仍没有改变。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观测结果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背景完全不同,低碳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应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发达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对“碳”的依赖本身呈下降趋势,它们主要是“消费型”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工业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中国是排放的主要是“生产型”温室气体。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压力极大的国家,除了工业化,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必须通过工业来消化。因此,中国的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工业发展为代价,中国选择的低碳发展模式必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模式。
当然,中国实行低碳发展的目标却是明确的:即要改变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速度脱钩;通过追踪国际低碳技术,以确保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在城市内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构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强石化、电力、冶金、交通、建筑等诸多领域的低碳技术应用,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碳捕捉和碳汇等。总体上,我们认为中国仍然是低碳技术领域的追随者,中国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在于对技术的消化、应用和产业化,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把重点放在实现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模式和鼓励低碳导向的新型消费方式上;同时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2、欧美国家低碳发展的趋势
欧盟堪称全球推行低碳发展的典范地区。2009年3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工程。2009年4月,欧盟正式批准《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并设定了三项具有法律效力的目标:即2020年之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至少降低20%,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比例提高到20%,且将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俗称为“20-20-
面对欧盟的竞争压力,美国另辟蹊径选择了以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发展的突破口。2009 年2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总额达7870 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包括投资智能电网、节约电力;提升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支持汽车制造商进行重组、改造和技术更新及交通节能等。其中,新能源为美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借助能源新政的指引,美国政府期望在中长期内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其结果是可再生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由此催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每年约有上万亿美元的资源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将被美国制造所替代,从而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引领美国经济实现复苏和再增长。
在新一轮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中国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进行,要与实现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目标相协调。尽管如此,发达国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思路仍值得中国借鉴。
三、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1、将低碳发展列入深圳“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稳步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安全隐患,电子信息制造业“一业独大”的格局长期未变。当然,一个城市某一产业特别突出也未必不好。问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进入调整期,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逐渐由高新技术产业降为一般性制造业,其行业产品的整体附加值正在快速递减,行业利润式微,可替代性和流动性很强,因此,过于依赖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产业结构风险是明显的。为此,深圳有必要培育新的产业发展支柱,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单位应通过跨部门合作,加强研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节约能源产业、能源服务业等领域,比如电动车、太阳光伏电池及led照明产品的补贴和政府采购力度,推动未来低碳产业的整体发展。
发展低碳产业,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关二氧化碳的捕捉、储存或再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发展,是未来解决温室效应的最重要科技与商机之一,鼓励该科技创新,不但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也是掌握未来新兴低碳产业的契机。应将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列入深圳“十二五”科技重点支持的研发领域,建立相关的公共技术平台,在经费、人才和项目推广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评估设立低碳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集中政府资源投入,并结合政府低碳产品采购等激励措施,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对现有高能耗产业的低碳化改造技术等。要综合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产业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
应当注意的是,当前发展新能源产业不宜一哄而上,政府层面要做好宏观规划,科学研判,在企业准入阶段把好关。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从深圳来看,近年来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也迫切需要推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此,深圳宜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发展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将低碳战略全面融入“十二五”规划,并把低碳标准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针和衡量尺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度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到2020年,将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到65-70%。
研发设计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具有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低碳”特征,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鼓励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一般以加工业为主向以研发设计产业集群为主的升级转型,向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生产服务一体化也是题中之义。为此,深圳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实施总部经济战略,吸引跨国公司来深设立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高端专业服务业,鼓励本地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业务,加大力度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积极发展会展、信息服务和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把发展总部经济与发展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吸引、扶持和培育一批四大支柱产业的总部企业。要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的战略契机,推进深圳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深港前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建设进程。
政府层面还应加强增强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认知度,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采取“低碳标志”资质认证等形式向企业、社会和消费者提供导向性的信息,引导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而鉴于温室气体减排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公共产品的性质,要鼓励企业或个人自觉采取减排的行动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必须在政策环境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比如在产业规划、产业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标准的制定以及产业环境规制等方面,采取各种有利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措施。
3、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并纳入产业指导目录
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圳作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锋城市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城市,除继续贯彻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之外,还应责无旁贷地应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先行一步,率先试验,建构“深圳城市绿色责任体系”,承担起城市发展的低碳责任。应更加严格地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清洁生产促进法》、《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尽快制定深圳《低碳采购条例》、《低碳包装条例》、《废弃物回收条例》、《生态工业园区条例》等。
要在《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低碳行业准入规定,并将低碳标准纳入环评指标。研究制定颁布深圳“低碳生产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颁布“深圳低碳标志”。在这方面,意大利实施的“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经验可资借鉴。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绿色证书”是指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并由国家电网管理局认可后颁发的证书。它既是一种认证,又有具体的数量标准,每张证书代表5万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生产量,有效期为8年。“白色证书”,也称能源效率证(tee),是一个为减少能源消耗而出台的鼓励措施,意大利政府从2005年起正式确立这种制度。“白色证书”实际上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节能效果给予认证,并确定具体的标准。
根据上述指引,在未来的招商引资中引入“低碳”门槛。凡是有悖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的投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对已立项建设的项目,必须实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大低碳化技术改造,并加强监督检查,对产业指导目录中需要淘汰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此外,应加紧建立现有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减排统计数据库,环保、气象部门应加快建设深圳的城市温室气体监控系统;健全低碳化政策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成本与效率深入研究。
4、依托深交所的平台,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
碳市场交易制度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创举,也是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个重要经济政策。特别是欧盟各国,均将大幅的国家减量额度,期望借助排放交易制度来完成,以降低减排成本。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及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euets)启动以来,全球碳市场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全球碳市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尚未形成有效无缝链接,为金融机构介入全球碳市场交易创造了条件。
应充分利用深交所的资源优势,采用市场手段建立深圳碳交易平台,搭建起一个国内各省际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以及建立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进而吸引世界范围内的碳交易在深圳进行。在此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学习欧盟、美国等国外地区的有益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可通过参与国际碳交易组织,吸收国外开展碳交易规划的经验成果。另可主办国际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深圳举办碳交易制度建设规划研讨会或相关活动,从中学习国际经验。此外,要注重发挥国内外人才优势,尽快形成深圳碳排放制度建设的领军人才队伍。
四、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策略建议
1、将“低碳”理念导入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目前已经具备建设低碳城市的时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也明确要求深圳要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目标,建立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根据这一要求,建议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当中全面导入“低碳”理念。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坚持集约化建设理念,认真借鉴新加坡、香港和欧洲一些城市实行集约化建设的范例,配合高效的城市交通运作系统,弥补城市生存空间资源的不足,有效减少对机动车的过度依赖。新城区开发建设要积极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做到城市建设不影响基本的地形构造,不影响碳汇森林容积量,不影响城市的文脉及其周边的环境等,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在贯彻落实《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低碳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覆盖全市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翔实数据。将节能减排效益指标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议将光明、坪山、盐田和龙岗列为我市建立低碳城市发展试验区,列入“十二五”规划。
2、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和产生的垃圾40%来自建筑物;而利用当前的低碳建筑技术,能源消耗可以比传统设计减少大约 80%。因此,发展低碳建筑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一环。
目前,深圳已经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和规范标准,为低碳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并且编制了建筑节能“十一五”专项规划,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深圳发展低碳建筑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要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地漏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节能措施。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推进低碳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积极借鉴新加坡建筑普遍采用的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绿化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的生产能力。
3、鼓励发展低碳交通
据统计,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仅次于工业部门,美国占28%,欧盟(eu-15)平均为21%。由此可知,交通运输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面,应通过调整交通方式,有效地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建设应主动创造便于市民步行或依靠自行车出行的条件。
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大公交投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强力推进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借鉴发达国家“鼓励拥有、限制使用”的做法,到2012年,要逐步限制私家车使用,提高私家车在城市繁忙路段的用车停车成本。同时,要加快推广使用节能车辆,积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lpg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提供相关税费优惠和配套服务设施,并加速淘汰旧车辆,鼓励以旧换新。鉴于提升车辆能源使用效率及减少车辆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交通部门主要扮演辅助角色,还应加强发改、环保等跨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另外,应通过政府持续、有力的财政支持,不断加强太阳能路灯的推广力度,力争由点及面逐步应用到全市主要道路。
此外,还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弹性工作制”的做法,探索支持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办公室”试验。机构可以让部分员工在家上班,通过高速大容量宽带网,在家上班的员工可以和办公室的同事互动,一起完成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弹性工作制的推出,可大大建设员工工作性出行,并给员工创造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同时,鼓励各类机构实施错峰上下班机制,减少因交通高峰拥堵造成的“碳排放高峰”。
4. 大力培育城市森林
要把培育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据估算,一个完好的城市防护林体系,可以降低能源消耗10%-15%,减少取暖费10%-20%。要严守生态高压线,坚决执行《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生态线内严禁一般性建设项目。建议在东部大鹏半岛设立新的“生态森林功能区”,禁止一般性建设开发;以东部地区为核心,用5-10年时间使深圳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从中长期来看,应考虑将妈湾电厂迁移至人口相对稀少的东部,并借用东部的森林部分消化电厂的碳排放。
5、打造若干低碳社区
目前全世界已有几个成功的低碳社区,比如英国的贝丁顿(bedzed)、瑞典的韦克舍(vaxjo)、德国的弗班区(vauban district)等。包括欧洲、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规划建设低碳或生态概念的城镇与社区。应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目前,上海已计划在临港新城和崇明生态岛建设若干个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
对深圳而言,未来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倡导“非机动化”出行,限制机动车在小区内行驶,小区道路网络应设计为鼓励步行,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次数和距离,节约能源;要降低社区公共设施的能耗与废弃物排放,积极组织社区“跳蚤市场”,建设节约社区、清洁社区;倡导对社区废弃物实行严格的分类处理,监督制止生活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违规排放;鼓励社区组织和义工积极开展经常性、生动活泼的循环社区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6、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并不只取决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社会选择以及与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样可以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所发布的一份名为《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也指出,“消除碳依赖或许比想象的更加容易,人们只需要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既不会对各自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不需要做出特别大的牺牲”。
从普通市民来看,参与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简约为美,反对浪费,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少用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商品,尽量减少消费品的不必要替换。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自觉施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严格制止废弃物的违规排放;自觉参与循环社会建设。对高耗能、高排污等不良社会现象积极加以监督与制止。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在这项活动中要做出表率,从而推动全社会的“低碳或零碳排放”运动。
总之,实施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不二选择。让我们秉承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宗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把深圳建设成美丽宜人、生态和谐的家园!
课题基本信息
|
|
课题立项名称 :
|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战略研究
|
最终成果名称 :
|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
|
课题成果形式 :
|
研究报告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乐正
|
工 作 单 位:
|
深圳市政策研究室
|
课题组成员姓名:
|
廖明中
|
课题立项时间 :
|
2009年11月
|
课题结项时间 :
|
2011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