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成果简介—课题信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12-04-23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舒惠芳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有着很大的关连,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的热点,历史文化资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就随之发展,直至成为热点。深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深圳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南头古城都是粤东地区的经济和军事重镇,也是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被誉为“深港历史之根”。全面调查与评价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遗产的精髓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将更好地服务于今天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存量分布
(一)深圳悠久的历史奠定了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
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据历史文献记载,深圳市的历史可分为4个时期:归附时代 (即未独立建县时代,史前—公元1573年)、建县时代(公元1573年—1841年)、县境分割时代(1842年—1898年)、建市时期(1979年至今)。深圳悠久的历史文化轨迹使深圳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存量分布
根据调查,深圳拥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深圳文物普查,共计19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其中宝安105处,龙岗区32处、南山区29处、福田区14处、盐田区8处、罗湖区3处。
在19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不可移动文物点89处。
按照主题分类法,结合深圳实际情况,深圳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八类:一是人类文化遗址,二是古陵墓,三是庙宇、祠堂和家塾,四是古城和军事遗址,五是府第、楼阁和古村落,六是客家围屋,七是古名士,八是革命旧址。
图1 深圳各区文物分布图 图2 深圳各级文物数量比较
二、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评估
(一)深圳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原则
1、客观性:人的思维形成和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存在紧密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文化资源评价主体的人的思维,决定了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客观性具有一定难度。
2、无宗教性:评价者的宗教信仰同样会对文化资源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评价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资源时,必须使得这种资源的本质属性得以被客观反映,而不是主观性地得到一个有失偏颇的评价。
3、数量化:数量化是统计学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就是活的数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分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对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论。
4、可比性 :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借鉴生物学上对于生物种群的分类,可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类比分类,以从中获得简化的评价思路。
(二)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结合实际,建立深圳历史文化资源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旨在囊括一般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相对合理的评价。这个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了树形设计的原则,首先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其次是25个二级指标。从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给定了一个模拟分值,并把它相对客观地分配在五组指标中,总分值设计为800分。
表 深圳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指标 |
模拟分值 |
资源品相指标 |
1.文化特色2.保存状态3.知名度4.独特性5.稀缺性6.分布范围 |
200分,25% |
|
资源价值指标 |
7.文化价值8.时间价值9.消费价值10.遗产保护等级11.资源关联价值 |
160分,20% |
|
资源效用指标 |
12.社会效用13.经济效用14.民间风俗礼仪15. 公众道德16.资源消费人群17.资源市场规模 |
200分,25% |
|
发展预期指标 |
18.资源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19.交通运输便利度20.生活服务能力21.商务服务能力 |
80分,10% |
|
传承能力指标 |
22.资源规模23.资源综合竞争力24.资源成熟度25.资源环境 |
160分,20% |
上述指标体系中,对各个指标的设计都考虑了进一步付诸评价的具体方法和三级指标。在评价中,比较重要的是指标数据的获得。
(三)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价值
1、历史价值
深圳历史悠久,早在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住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一个分支,被称之为“南越部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谪徙50万人经营开发。当时的深圳便为南海郡所辖。公元331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深圳建墟是在清朝初年,城市史已有1600多年。悠久的历史,使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价值。
2、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引领价值
中国有三次大的历史事件转折点发生在深圳。第一次是1839年,驻扎在大鹏古城的赖恩爵将军指挥九龙海战抗击英殖民主义,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中国历史从古代史进入近代史。第二次是1900年孙中山指挥的三洲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从改良主义走向武装起义。第三次是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中占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发生在深圳的三次大的历史事件转折点看来,深圳具有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闯精神,具有开拓开放的改革精神,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其革命精神、勇闯精神、改革精神、创新精神影响和引导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构成了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引领价值。
3、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在深圳特有的移民文化。从深圳众多的文物古迹看来,其中很多是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各式民居,说明深圳的移民文化丰富多彩。以移民为主体的深圳城市特点的形成,对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将深圳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4、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文物价值
深圳尽管是一座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以最短时间崛起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但深圳古迹斑斑,文物众多,使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文物考古价值。长达600多年历史的两座古城——南头古城和大鹏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前者一直是粤东南地区的经济和军事重镇,也是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为省级文保单位;后者为中国18000多公里海岸线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城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有清代各时期的近200座雄冠赣闽粤三省的龙岗城堡式客家围和众多广府式民居,有“天下第一镇”沙头角的中英街、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起义旧址、省港大罢工接待站旧址、中共宝安县一大旧址、东纵司令部旧址等等。
5、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富有旅游价值,无论是客家围屋,还是南头古城和大鹏所城,都具有与其他城市和其他地区不雷同的独特的旅游价值。如大鹏所城是鹏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景区,涵盖了核电站、所城、蜈蚣岭、龙旗湾等景点,以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和核电科普教育为特色,开展古城寻旧、山海风光和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
6、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深圳很多文物古迹都是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遗址。深圳是一座富有反抗侵略和革命传统的城市。从明代开始至1949年,深圳人民在抗击倭寇、荷兰殖民主义、英殖民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等外来侵略的斗争和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头古城、大鹏古城、蛇口左炮台、沙头角中英街、罗湖铁路桥、东江纵队旧址、东门老街省港大罢工接待站旧址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这些富有教育价值的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遗址,成为今天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问题分析
(一)保护现状
通过调查,深圳市民对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不高,远低于人造景观如民俗文化村、书城等。84.6%的人认为深圳历史文化资源一般,知名度不高,但超过一半的人却支持深圳申报历史文化名城。61.5%的市民认为深圳历史文化前景一般,仅有7.7%的市民十分关注深圳历史文化。因而64.1%的人都认为要普及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深圳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深圳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铁仔山古墓群:古墓葬区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已经用铁皮遮盖以避风遮雨,但只是临时性的保护措施。为了能对古迹进行更完善的保护,该古墓葬区已经申请保护立项,并将建立专门的历史博物馆。屋背岭商时墓群:目前,整个遗址都处在保护状态中,没有受到破坏。南头古城: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南门广场维修建设方案日前已被批准,南头古城博物馆也被批准建设。这三大工程的启动,将再现南头古城的千年风韵。大鹏古城:目前大鹏古城的原貌基本保护下来。五年来共投入修复费用大约在500万元,城门楼、将军府第等为重点保护对象。鹤湖新居:前两年政府拨了200多万元对新居进行了修复。现新居里的罗氏家族祠堂保护得比较好,罗氏家族后人每年都会回来祭祖,并捐钱修复。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遗址经历多次发掘,且只被列为文物点而非文物保护单位,没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二) 问题分析
1、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
深圳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在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经济利益驱动的暗流不断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出挑战,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矛盾相当突出。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的较量中,最终结果是推土机获胜,深圳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轰鸣声中烟消云散。原本差异很大的街区越来越多地陷入了千城一面的泥塘。虽然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没有了历史文化街区,就割断了城市文化的根脉,就失去了时间厚度和城市个性,再高的楼,再宽的街道,也无法弥补城市文化的缺失。
2、保护不善
深圳很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文物古迹,除自然损坏、抢救不及时外,更多地是遭到人为的破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设性破坏。比如,南头古城的改造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年之久,成了一场持久战与拉锯战,每次都提出了不同的规划和口号,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却收效甚微。整个古城区的建筑、民房被拆毁、改建的占95%以上,仅有的几间传统建筑也早已破旧不堪。四座城门仅存下东门和南门,古城墙也找不到影子了。再比如大鹏古城,原本守海镇边的军事要塞没有海的踪影,城门外不足几米的地方却建起了一栋栋民居。
3、开发无序和不力
从宏观上看,目前尚未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整体感较强的历史人文景观布局,基本上是单独开发,单独成景,没有充分利用深圳市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文化特色以及深圳城市发展史的特殊历史内涵。由于地理分布,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分散,从东到西,关内关外,分布较散。加之在城市规划建设时,重在分区规划,导致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停留在各区的层面,没有做到全市统一规划与布局,不能形成市级层面上的特色。比如,南头古城与大鹏所城,两者历史价值相似,但分属南山区和龙岗区,破坏程度相似,而保护与开发措施却不同。
再比如咸头岭遗址位,被中国考古界称为“咸头岭文化”。古墓中的器物证明了珠江文明的产生时间及历程可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提并论。但是时至今日,一般的深圳市民都不知道如何到达该处遗址。
4、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深圳博物馆中寥寥无几的看客;淹没在违章建筑中的古城;亟待拯救挖掘的古墓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人们对深圳这座城市历史产生了无知与漠视。过去30多年来,深圳的对外宣传过于强调它小渔村的背景,将人们的视线固定在经济成就与建设速度之上。上世纪90年代末,深圳文化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的,与深圳经济发展不成正比。
四、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策
(一)正确认识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应该说,深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深圳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发展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是实现文化强市的有力保障。同时,没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应考虑文化资源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现状,要按生态要求而不是按经济需要来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这就要求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有保护意识,要以保护的方式来促进开发利用。表面看来,保护和开发是矛盾的,强调保护就必然会影响开发,实际上并非如此。保护与开发也可以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达到矛盾的统一。因为开发是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脱离保护的开发是没有文化价值的,也不是真正需要的。
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依法把保护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人。同时加强全方位的宣传,使广大市民都成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主人。保护文化资源除了采用特殊方式和途径外,还应该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作为外部措施,使文化资源保护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还能将该项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领域应用新技术
采用先进的保护手段、保护思想、保护技术,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数字化信息工作模式,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
具体目标包括:调查历史文化遗产及其遗址的物质环境,建立电子档案;对文化遗产资源、遗址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监控、管理和控制外界急剧或累积的变化对古建筑、古遗址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近期和长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进行监督检查和修改。
(三)加强对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管理,严防建设性破坏
在做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深圳建市以来的30多年内,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建设性破坏经常发生。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非再生性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必需的资源,一旦被破坏,损失的价值难以估计。在开发、利用上必须做到科学、慎重、有序,即对每一个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项目,或其它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都必须反复论证、审核,要树立“开发性保护”的观念,把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性保护提高到保护城市文脉,爱护城市之魂的高度,杜绝建设性破坏和其它一切破坏现象。
(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的力度
对于文化产业,尽快制定并完善地方性文化产业政策(如投融资政策、财税优惠政策等),成立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机构,如建立非官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建立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文化产业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把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开统计,分别设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单独的文化产业统计报送制度。把文化产业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考虑。
(五)加强对深圳历史文化的研究
为打造文化强市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的就是全球的”。党中央已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加强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把城市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为三个文明的建设服务,是一件重要工作。
(六)改进政府职能,推动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改革
文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政治法律规范、经济体制基础和文化发展目标,对各类文化资源的宏观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的重大调整,它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尽快由过去完全依靠政府行政手段配置文化资源向依靠文化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转变。从文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入手,确立系统的开发思维,统一、协调不同管理系统和职能部门在文化资源的开发管理中的关系和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依据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动态关系,制定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规划,确定开发目标、开发主题、开发序列和开发规模,发挥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整体价值。应当在把握文化市场需求和掌控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制定文化资源的总体开发规划,确定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和开发序列,用项目招标的模式进行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社会融资,提高文化产业投资的整体效益,分块、分期、分步推动文化资源系列开发及配套体系的建设。
(七)加强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1、突出地域特色
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必须体现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文化的差异。因此,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旅游者对螳历史文化的体验需求,开发文化内涵深广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2、开发精品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鉴赏价值。要把这些潜在的旅游价值开发转换成为旅游产品的显性市场价值,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使产品具有更多的文化信息。基于深圳已有的旅游产品的潜力和现状分析,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重点进行产品包装和文化内容深化。
3、开发系列产品
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既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宗教寺庙、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饮食习惯、节日庆典等有形物,也包括区域精神、区域气氛、区域风格等无形物。因此,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注意系统性、完整性。深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活动,自秦代以来,深圳就是移民地区,拥有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即使是深圳的城市史也已有1670年,南头古城历史上长期是粤东南地区的经济和军事重镇,也是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这些充分证实,深圳有着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其历朝历代的遗迹遗物,同样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深圳历史文化资源要进行系列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历史文化旅游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有观光旅游、科考旅游等等。
4、实施区域联合
旅游是一种开放型产业,需要区域之间的协作。区域之间既存在着相互竞争,也存在互惠互利的协同效应。深圳应与东莞、惠州联合,进行旅游合作,设计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位置的产品组合成为可以提供的多种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拓宽旅游发展的空间,树立珠三角旅游的整体形象。从总体上说,深圳与东莞、惠州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等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更主要的是互补性。利用区域组合优势,构建大区域合作文化旅游品牌,对促进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5、坚持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既要有利于特殊文化区域的保护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又要有利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注重代际之间、区际之间的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圳虽然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历史的和当代的自然毁损和人为破坏较为严重,文化旅游氛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抢救无形的文化旅游的资源,任务更为紧迫和艰巨。在目前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一些开发难度较大的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宜妥善保护,严禁破坏,以便远期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课题基本信息 |
|
课题立项名称 : |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
最终成果名称 : |
深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
课题成果形式 : |
研究报告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舒惠芳 |
工 作 单 位: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课题组成员姓名: |
陈宏、宋化民、江玲 |
课题立项时间 : |
2007年6月 |
课题结项时间 : |
2011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