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中国经济光明论

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经济光明论—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4-03-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

  提要

  本研究以万得(wind)a股的422家深圳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得分从2016年的0.24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0.88,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显示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并加速成长壮大。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本研究从科技创新、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要素优化组合等五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做大”和“做强”新质生产力两个方面配置具体评价指标,并以万得(wind)数据库中a股的422家深圳上市公司(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172家)为样本,测算得出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16-2022年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显示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并加速成长壮大。

  1

  评价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

  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特征,以及理论界有关生产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当代西方经济学观点,本研究将从科技创新、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要素优化组合等五个维度构建一套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五个评价维度的基本逻辑如下: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它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突破性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还重新定义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创造过程,促进了新的细分行业的产生。本质上看,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劳动意愿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型科技人才,以及更多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发展呼唤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者越来越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新质劳动资料(或新型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日益先进,从简单工具到自动化机械,再到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工厂,劳动资料的改进和更新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新型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

  新型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伴随科技创新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手段变得更加先进,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大拓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不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主体。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不仅直接加速创造社会价值,还能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和融合进一步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从投入产出表的角度看,各行业的产出都可能成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劳动对象)。在实践中,新兴产业的产出有相当大一部分成为了各部门的新劳动对象。

  要素优化组合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单个要素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的有效组合和有效协同。这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优化配置,以及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创新。通过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组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可以极大提升一个经济体的整体效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看,经济产出 = 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本及中间投入的组合)。本研究拟构建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当于考查了上述等式(生产函数)的右侧。

  2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

  基于上述基本逻辑判断,本研究从“做大”和“做强”新质生产力两个方面出发配置具体指标,指标选取过程充分遵循科学性、强相关性、系统性、前瞻性原则,最新设计出一套包含5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24项基础指标的评价框架体系。具体来看:

  科技创新维度主要聚焦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和成果转移转化等三个关键创新环节。其中:科技创新投入通过研发投入总额和强度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成果用高被引论文数量或比例、高被引专利数量或比例指标来衡量;成果转移转化采用技术交易市场成交规模、风险投资项目数或金额数指标来衡量。

  新型劳动者维度主要聚焦战略科技人才、应用型人才等两类重点人才。其中:战略科技人才用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每万人拥有科技企业家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应用型人才则通过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占比指标来衡量。

  新质劳动资料维度主要聚焦新型生产工具领域。这里的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各类实体、非实体形态的生产工具,具体通过高端装备产值规模、软件账面价值,以及高端装备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软件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新型劳动对象维度主要聚焦新型生产要素、新产业新业态等两个方面。其中: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通过数据交易平台交易金额、数据跨境流动指标来衡量;新产业新业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在各行业总营收中的比重指标来衡量。

  要素优化组合维度主要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和配置效率等三个方面。其中:应用关键数字技术的企业比例、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指标来衡量;绿色化通过应用绿色技术的企业比例、以营业收入规模加权的企业esg环境得分平均值来衡量;配置效率由人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利润率指标来衡量。考虑到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时间较近,相关基础评价指标缺乏直接的统计数据支撑 ,特别是新型生产要素、数字化、绿色化等指标还需要通过专题调研获取。因此,本研究对上述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度精简。简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保持科技创新、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和要素优化组合等5个一级指标不变,删掉了二级指标,仅保留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人员数、人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等10个关键基础指标。

  在权重安排方面: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科技创新、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和要素优化组合等5个一级指标赋权。其中:科技创新的分量最重,其次是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反映了新质生产力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观点。同时,基于做大做强同等重要甚至只有做大才能做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判断,本研究设定用于测度“做大”规模的基础指标与用于测度“做强”强度(或效率)的基础指标各占50%权重。

  3

  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结果分析

  基于精简后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万得(wind)a股的422家深圳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14家a股上市公司,2021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高达37家,2016-2023平均每年增加21家a股上市公司,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172家。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得分从2016年的0.24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0.88,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显示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并加速成长壮大。

  为了全面解析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从科技创新、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要素优化组合等五个分项指数阐释2016-2022年深圳新质生产力的演变特征和基本趋势。

  科技创新分项指数。该分项指数在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中的权重为30.4%,分项指数得分由2016年的0.32增长到2022年的0.98。按照熵值法的概念,2016-2022年深圳科技创新指数发生显著变化,且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深圳目前的17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2016年以来上市的。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以及各上市公司研发力度的增大,其研发投入总额从2016年的45.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6.1亿元,增长到了原来的6.5倍,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从25家自2016年以来一直有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营业收入、从业人数等数据的固定样本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来看,其研发投入总额从2016年的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3.8亿元,增长到了4.7倍,年均增长29.2%。2016-202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大致处于5.1%-7.4%的区间;2022年深圳有76.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超过5%。根据欧盟统计标准,5%以上属于高研发强度,此类企业一般被认为具备充分的研发竞争力优势。深圳研发投入总额指标和研发投入强度指标的优异表现,反映出科技创新切实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新型劳动者分项指数。该分项指数在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的权重为17.8%,指数得分从2016年的0.15上升到2022年的1.0,说明2016-2022年深圳新型劳动者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且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以及各上市公司研发力度的增大,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从2016年的0.6万人迅速增长至2022年7万人,以工程师和技能人才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快速集聚;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16年的5.6%提高到2022年的20.5%,应用型人才成为新型劳动者队伍的重要力量。

  新型劳动资料分项指数。该分项指数在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的权重为15%,指数得分由2016年的0.13提高到2022年的0.92。可见,2016-2022年深圳新型劳动资料指数变化幅度较大,同样呈现出持续攀升的发展趋势。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高端装备(含新兴软件)产值规模从2016年的72.3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667.1亿元;2016-202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高端装备(含新兴软件)产值占深圳上市公司装备制造和软件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大致处在2.3%-5.3%区间。新型生产工具规模化生产及其逐步推广应用,反映出深圳劳动资料的科技属性日趋增强。

  新型劳动对象分项指数。该分项指数对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的权重15%,指数得分由2016年的0.14提高到2022年的1.0。 2016-2022年深圳新型劳动对象指数呈现出持快速提高的特点。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以及各上市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707.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32.3亿元;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深圳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5%提高到2022年的6.2%。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反映深圳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并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要素优化组合分项指数。该分项指数对深圳新质生产力实力指数的贡献率为19.5%,指数得分由2016年的0.35提高到2020年0.65和2022年的0.50。2016-2022年深圳要素优化组合指数呈现出波动式上升的特点,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172家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63.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7.4亿元;受经济形势变动和疫情的影响,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是仅有的出现下降态势的基础指标,也是拉低深圳要素优化组合分项指数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示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亟待提升。

  深圳的17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仅仅是深圳数万家科技企业的精选代表,但这些样本充分说明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并且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当然,新质生产力内涵深刻丰富,外延也十分广阔,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初步的。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细化理论模型构建,加强指标数据采集和专题调研,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评估新质生产力的宏伟实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