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艺术地理学的发展与使命—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4-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从20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雨果·哈辛格尔创造了“艺术地理学”一词之后,百余年来艺术地理学领域不断开拓,自清末刘师培在《论美术援地而区》一文中首次明确阐释地理环境与美术的关系至今,书法地理学、音乐地理学、美术地理学、电影地理学等学科概念相继在中国学界出现,艺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不断更新。

  艺术与地理的链接自艺术起源至今,艺术风格的地域个性从一开始就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并反过来成为“观风”——理解艺术作品的依据。遍布地球表面的石刻艺术,其文字、书法、刻画、造像与地理环境同构,铭石为景,以景观的身份揭示着人—艺—地之间的同构与互为。中西方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与地理关系的讨论早已有之,地理是规定和制约艺术的要素之一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论范式并没有将艺术地理研究视为艺术本体的内生变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艺术不仅是各种空间的文化表征,也形塑并影响着人们的空间认知。有关艺术地理的术语被地理学家所创造,并在“地理构想”的概念统领下将艺术和地理链接在一起,从对二者单向影响要素的考察转向对艺术与地理空间多维互动关系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文化研究热潮,侧重于讨论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成之间关系的文化地理学应运而生。伴随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如何在数字时代重塑地方感的学术潮流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传播转向”。这些学术思潮的更迭,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亦聚焦在地方性营造的艺术实践层面。它时刻提醒我们,艺术和地理在构成的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外生关系,而是彼此理解、相互参照的一体。

  作为交叉学科的艺术地理学

  艺术现象之根在于天地之物,地理环境的审美也多是经由艺术完成与实现的, “艺术地理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揭示艺术的本源与根基的地理属性、艺术实践的地方经验,还要着眼于解释空间是如何配置和形塑艺术及其进程的、空间和地方的艺术形塑,以及作为媒介的艺术对地理世界的认知、表达和传播。

  在我们看来,虽然艺术与地理从起源来说本就融为一体,但作为学科的艺术地理学却是由艺术学和地理学交叉而成的,它以分别来自艺术学和地理学的知识谱系作为依据。艺术地理学不仅是两个学科的交叉,它汇聚了艺术、历史、文物、文学、宗教、人文地理学、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设计学、文化遗产学、景观学等多重层次和多个学科的方方面面。但无论使用怎样的方法,艺术地理学都要遵循以地域为基础的原则。艺术地理学不能局限于艺术史的空间解释,我们要有更宽阔的视野,揭示当下的艺术地理现象:景观的形成、环境的设计、艺术实践的在地与跨地、地方形象(或意象)的艺术重塑、艺术的中国(地方)特质等。研究艺术史的空间要素和当下艺术与地方的关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艺术地理学服务社会发展

  艺术地理学应以“见地及艺”的思维为主轴,以基础研究 经世致用为特色,指向国家和地方需求。人地关系是沟通人与地理之间的工具,也是揭示艺术行为的核心。无论是艺术创作主体,还是艺术作品、艺术的传播和接受,无一不与“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艺术曾经是艺术地理学聚焦的对象,而艺术地理学的地域艺术研究则是混合式研究,是要汇集所有的艺术信息——艺术家、艺术作品、表演和放映场所、展览空间等,借此刻画和解释某种景观或一个地区的独特性成因,核心是解释艺术现象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艺术地理学的目标是立足当代国家文化战略的实践,借鉴以地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挖掘中国艺术的历史和艺术里的中国,探究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艺术的媒介地理特性,力求成为跨区域与国别的学问。我们要通过“艺术地理学”打造当代艺术学、地理学、传播学多学科学者协同的模式,展现文化创新的精神内蕴。

  作为新兴学科,“艺术地理学”在研究主题方面有其特定内涵。它应当是以人—艺—地关系为核心的研究。其研究主题包括地域艺术与艺术的地域个性、艺术的起源地与区域划分、艺术中心与边缘、艺术与民族、艺术生产与地方发展、移民与艺术、艺术媒介与地理传播、艺术思想空间化、艺术景观、绘图艺术与历史地理、艺术创作与地理想象、艺术呈现的文化与身份认同等,并随时代语境切换而更迭。艺术地理学不仅考察艺术史的地理经纬,更要具备当代情怀,着力考察艺术的地理叙事和空间表征,探究中华艺术的地理基因,进而深入思考艺术是如何建构中华意象和民族精神的,以回应时代之问。同时还要关注艺术如何在当代地方实践中寻找表现空间、传播条件,进而“有用于世”。

  放眼望去,艺术学内部跨门类的艺术实践边界日趋模糊甚至融为一体,艺术学研究领域广泛存在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艺术地理学在艺术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与传播、城市规划、艺术乡建、地方营造及精神气质重塑、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构等领域的实践基础深厚,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艺术地理学”首次进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申报指南,激发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内生动能。高等院校相继关注培养艺术地理学相关专业人才,开设相关课程。这些专业、课程和学术研究机构培养中华艺术的阐释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承人。在学界持之以恒的研究与实践下,艺术地理学必将成为知识生产和地方实践的世界性学科。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