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构建—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k8凯发平台
日期: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这不仅需要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还要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理念如何具体地融入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中?我们要带着这些疑问探索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推进全域综合整治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是对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深刻革新,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们需强化系统思维,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出发,推进全域综合整治,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构建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这意味着必须全面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每一环节都深刻体现自然、城市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同时,面对区域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新形势,要转变传统政区分界的思维,向区域协同思维转变,从流域分割的管理方式向流域统筹的管理方式转变。
为此,要积极构建行政区划间的联防联治机制,以及流域上中下游的协同保障制度,确保各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能够形成合力,为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完善土地保护制度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要强化制度思维,完善土地保护制度,为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背景下,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耕地的数量稳定,同时耕地的质量也要保持甚至提升,坚决避免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入实施“沃土工程”,通过科学施肥、土壤改良等手段,有效提升耕地的肥力和生产能力;要推行“移土培肥”策略,将适宜区域的肥沃土壤移到耕地质量较差的地区,以改善土壤结构,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要积极推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力求在保障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以及鼓励土地复合利用等方式,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为此,要秉持绿色思维,尊重自然规律,积极推动土地生态的修复与治理工作,以期为后代子孙保留一个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在这一宏伟目标指引下,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一项针对退化与污染土地的关键举措应运而生,其核心使命在于恢复并增强土地的生态功能。该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治理策略,包括运用科学手段实施植被恢复,重新种植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植物种类,以有效覆盖裸露地表,从而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构建合理的排水系统与植被缓冲带,以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对污染土地要进行严格管控与积极治理,力求从源头阻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蔓延,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与安全利用。
为此,要采用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稳定化等,以有效去除或固定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地的健康状态。此外,为了更全面地保护土地资源,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这包括划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限制或禁止可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以及构建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低碳生态模式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核心在于科技与创新的深度融合。要秉持创新思维,运用先进技术,以降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提升生态效益,共创绿色家园。为此,要推广低碳建筑材料与技术,尤其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优先采用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如高性能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板等,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建筑能效。
要实施雨水收集与利用策略,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结合生态设施如雨水花园,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城市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水源,同时减少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要减少地面硬化,在城市建设中限制水泥、柏油等硬质材料的使用,保护自然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通过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碳汇能力。
要运用智能监测与评估技术,如遥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要发展生态评价技术,建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监测制度,进行边际土地等级评价,为耕地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k8凯发平台的技术支持。
推进土地特色发展
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特色发展。在此过程中,树立差异化思维至关重要。我们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探索适合本地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路径,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这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现状等独特因素,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应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逐步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则需积极推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探索并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土地利用模式。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依托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多元化;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则可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基于生态文明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土地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及有效管理,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掘并发挥土地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秉承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在土地利用领域的应用,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真正构建起高效、和谐、绿色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与生态平衡双赢的目标。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山东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驱动机制研究”(20cjjj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济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